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我们新时代办好职业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工作指导。当前,作为履职服务“三农”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如何进一步强化提升筑牢自己和学生的“农”魂,是当前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新时代,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服务三农等重要思想的论述,深刻领悟,融会贯通,知行合一。从学深悟透二十大精神,把握职业教育核心为导向、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和实现实习实训双驱动并进,筑牢“农”魂,服务劳动全覆盖论述了新时期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推进策略,把学生培养成爱劳动、会劳动、想劳动的时代新人。
一、强化学习教育,思想立魂
(一)学深悟透二十大精神,把握职业教育核心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我们新时代办好职业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工作指导。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服务三农等重要思想的论述,深刻领悟,融会贯通,知行合一。“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从做中学,在劳动过程中增强责任感、幸福感,在不懈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贯彻“以劳育人”方针,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六年,这是习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一系列论述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更多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本在于立德。
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把专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专业教育包括思政知识、专业知识等内容,劳动教育涵盖社会实践和活动等。涉农学院特点是坚持服务三农,结合学校关于劳动教育工作相关要求,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做到专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紧密结合,做到生活劳动全方位、生产劳动全过程、服务劳动全覆盖,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紧扣主旨特点,全面筑魂
(一)把握职业教育核心为导向,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和实现实习实训双驱动。
实习实训双驱动是筑牢“农”魂的重要途径。在发展新阶段,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中指出,把教育问题同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看这个地方的教育是不是适应并且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生产素质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职业技术知识的本领。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只要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就受到普遍的欢迎、自身发展亦好。
(二)发挥“工匠劳模”力量,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紧盯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瞄准“五育化”培养目标,坚持发力协同,构建一个开放式、立体化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开展劳动教育重要平台的理念,学院搭建校内外劳动教育共同体,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优势,形成校内校外深度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
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要重视发扬工匠、劳模的榜样激励与示范作用,引导大学生要向工匠、劳模看齐,主动学习其身上优秀的政治品格与奋发的精神状态。让同学们与“工匠”零距离学习,切身感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为农服务的劳动态度,更加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树立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的劳动观念。
三、服务劳动全覆盖,行动铸魂
(一)强化高校在大学生劳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教育,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劳动教育的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可在已有课程中专设劳动教育模块,推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发展。在进行实践课时配备专门的教师,在活动开展前进行必要的劳动安全教育,在过程中开展相应的过程监督、过程记录和成绩录入。
坚持把教学寓于生产劳动社会活动中。为了培养学员更好地体验服务劳动,带领学生参加暑期带领社会实践,前往农村、实训基地等,踏寻红色足迹,感悟劳动魅力,助力乡村振兴。让学生们通过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机会心系农业,切实推进劳动思想教育、得到劳动实践锻炼、提升劳动服务意识。
(二)提高服务劳动意识,劳动教育全覆盖全覆盖
切实开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把劳动意识融入日常生活全方位,把劳动知识技能带入生产劳动全过程,把服务意识覆盖劳动实践方方面面涉农学院开展劳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每一位老师和学生身上时时处处带有天然的“农魂”,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
“离开了劳动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根植农耕文化,服务三农,彰显劳动教育与文化教育良性互动的有力支撑。大学生劳动教育关系着国家的复兴伟业和宏大蓝图。要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进而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真正做到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辐射至家庭和社会,画出劳动育人的最美画卷。
作者:合作经济学院 程方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