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月以来,本着“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主题教育学习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积极落实学校党委主题教育各项学习任务,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意,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篇篇讲话中切身感受着思想和真理的力量,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次次躬身力行中切实体会着责任与担当的伟大。而我也在感悟其中真理滋味的同时,通过思想认识的再升华、精神作风的再洗礼、能力本领的再锤炼,做到以学增智、以学促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总体布局,聚焦省域“两个先行”和“重要窗口”建设目标,立足岗位,砥砺前行,力争在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做出新成效。
一、胸怀国之大者,聚焦国家战略,全面落实教育国际化的政治属性
(一)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国际化工作的绝对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教育育人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也鲜明指出了教育的政治属性。而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重要手段。在学校的教育国际化工作实践中,要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教育国际化全领域、中外合作办学全过程,强化中外合作办学教师和学生的思政教育,厚植家国情怀;要坚持语言文化浸润,强化国际留访学生的人文交流,深耕文化认同和价值滋养。
(二)始终保持教育国际化工作的敏感性和政治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底线,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大局,是教育国际化工作总体设计的准则和要求。外交无小事,教育国际化工作涉猎面广、事务繁杂,政策性、敏感性都比较强。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将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上来,将意识形态上升至国家安全的高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做好涉外工作的风险防范预案。同时,加强国际化战线教职工的大国外交政策宣讲、意识形态教育培训,切实做好国际合作项目的分类分层管理以及外籍师生的个性化服务,既要服务好大国外交战略、促进人文交流,又要守好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底线。
(三)始终保持教育国际化工作服务大国外交和区域发展的战略性和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高等学校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出的新的时代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精炼概括,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是成功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根本保障,就在近期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在学校教育国际化实践中,就是要聚焦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擎画学校教育国际化顶层设计的未来蓝图,统筹谋划“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文章,实现学校教育国际化“育人”和“服务”双效提升。
二、强化使命担当,聚焦职教命运共同体,全面落实教育国际化的育人属性
(一)始终坚持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职教使命担当。早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今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周年,纵观10年发展和成就,我们始终坚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在对外开放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教育、中国职业教育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影响力扶摇直上。新时代、新征程,学校教育国际化工作也要紧跟国家发展和全球步伐,本着合作共赢、互鉴共享的原则,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战略,增进国际理解,持续扩大人文交流,持续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深度与广度,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全球教育共同体添砖加瓦。
(二)始终坚持创新思维优化教育国际化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在大变局中奋力前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我们紧抓机遇,立足“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国家战略,密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合作,聚焦中国-东盟、金砖五国、中东欧合作、中国-非洲计划、中国-中亚等重点外交项目,不断优化国际合作地域布局和项目类型,从“单向引入的单一合作办学和师生交流项目”向着“引入输出双向共建共享共促”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新格局迈进。通过平台搭建、标准引领、项目推动,打造“理念互鉴、资源共享、标准衔接、技术相长、文化共生”的教育国际化工作体系,持续推进“1411N”教育国际化顶层布局的构建,积极致力于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新高地。
(三)始终坚持以学促干,高标准践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立足学校发展大局,紧紧锚定教育国际化目标任务,全面做好工作落实:一是聚焦国际发展前沿,立好标准“指挥棒”,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新跨越;二是聚焦地区经济发展,打好引育“主动仗”,开创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赛道;三是聚焦国家战略布局,练好产教协同“组合拳”,实现海外本土化人才培养新成效;四是聚焦全球信息技术发展,打造数智“加速器”,推进国际化教育教学模式新变革;五是聚焦国家发展大局,创生人文交流“粘合剂”,打造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新局面。
实践探索证明,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已然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关键要素。站在新起点,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紧密围绕“中国特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职业大学建设目标,开拓创新、勇毅前行,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化新格局,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展现经贸新作为。
作者: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 司银霞